熱門關鍵字
  商品篩選
Back

四個答案克服青年危機,化危機為轉機,活出自己的樣子!

四分之一危機


你一定聽過中年危機,那什麼是中年危機呢?中年危機,也稱為「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之間,在40~65歲之間的男性身上,還被稱為「男人40綜合症」。


從廣義上來講,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


但你知道嗎?現在除了所謂的「中年危機」 ,連20幾歲的年輕人也開始呈現集體的危機感。


這個現象叫「青年危機」 (Quarter-life crisis)英文直譯又叫「四分之一危機」,是指年輕人在成長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惑時期,一般出現在剛大學畢業到社會工作的這個時期。


英國心理學家福克(Dr. Alex Fowke)描述人們在20~30多歲時期,因初次面臨人生許多重大選擇與改變而感到茫然。


覺得自己還不夠成熟就必須獨自面對與承擔成為成年人的壓力與各種責任,在懷疑自己能力的同時,他們對於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以及財務狀況充滿不安與焦慮感,也因此常常感到孤單與挫折。


青年危機的兩大主因


根據LinkedIn發表過調查報告,調查六千名25到33歲的美國、英國、印度和澳洲人,其中近75%正面臨青年危機。另外70%的成年人受訪表示,自己也曾經歷過青年危機。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有 86%的受訪千禧世代面對工作、失業、負債及情感關係,會感到迷惘、不安、失望和寂寞,而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更容易有這些徵狀。


造成青年危機的原因很多,其中對工作有過多的期待以及生活收入的壓力是兩大最主要的原因。


通常青年人在踏入社會之前,他們對於職涯發展抱著簡單又美好的想像,以為終於可以一展身手了,然而當進入就業市場後,累積了幾年的工作經歷,卻殘酷的發現:想像與現實有著巨大的落差他們對工作美好的期待反而造成更多的挫折與壓力,變得無所適從,甚至面臨工作去留的抉擇


工作了一段時間,最常詢問自己該離職去追尋夢想嗎?但如果找不到夢想,發現自己不適合新的工作怎麼辦?這種對未來迷惘的焦慮感讓人想逃離這一切,卻又害怕逃離,在糾結矛盾中,又擔心青春年華正在消逝,自己卻又一事無成。


至於青年危機的另一個主因:生活收入的壓力。原本入不敷出的收支窘狀,已是時下年輕人的共同普遍現狀,加上新冠疫情的雪上加霜,更讓他們苦不堪言。


根據國內某人力銀行的調研報告「上班族壓力調查」發現,疫情期間上班族受到最大的影響,包括被減薪/減班36.5%、在家工作34.7%、放無薪假20.8%、兼職收入歸零17.5%以及業績下滑16.3%。


在收入無法全面恢復的狀況下,有七成四的上班族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為了打平開銷,能夠的解決方式包括動用儲蓄63.7%、束手無策33.7%、刷卡墊付26.8%、跟親友商借25.0%以及找兼職增加收入25.0%。以上種種現象都加深了青年的危機感。




十個青年危機徵兆,你有嗎?


現代人的疾病,70%都與情緒有相關性,同時青年階段也成為精神相關疾病的好發期,以下是檢視青年危機的十個徵兆:


  1. 脾氣變得莫名的衝動、易怒。
  2. 對未來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3. 「工作」彷彿已成為人生的全部,讓人感到沉重而疲倦。
  4. 疑問人生在世,到底意義為何?同時也會感到無力與沮喪
  5.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付出許多心力尋找答案卻苦無結果。
  6. 覺得自己遠不如同齡人的成就,而感到不安。
  7. 害怕自己一輩子終將一事無成。
  8. 某種程度上,總想要逃離眼前的一切。
  9. 一時想逃避現實,一時又渴望能得到他人的認同。
  10. 面臨生涯抉擇,擔心判斷錯誤人生就毀了。


以上青年危機的十個徵兆,如果超過三個以上的症狀,你可能要注意了!




找到四個答案化危機為轉機


大家都說20~30多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擁有無限可能與機會。事實上,許多人都在他們20~30多歲這段時間曾經感到困惑與痛苦,如果不能順利的度過,可以說它將是人生最迷茫、最沮喪的時期。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的Oliver Robinson教授表示,青年危機是邁向成人階段的必經之路,通常在25-35歲之間,尤其是在30歲前後是高發期,正向的面對它、處理它才是釜底抽薪的解決之道。否則接踵而至則是中年危機,一個人半輩子的青春歲月,就這樣耗在青年危機與中年危機的牽絆中,將是何等的不堪與悲哀。


就像「7分鐘行動計劃大師」作者艾莉森‧路易斯書中所述:自己40幾歲時,感覺自己像被燒乾的蠟燭,與多數人一樣茫然、壓抑。經過一連串調整,她才領悟到:原來人生早已備妥我們所需,重點不在於追逐更多,而是聚焦於你真正的渴望。

(從1%的選擇開始, 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


「渴望」會讓一個人產生動力、熱情並且積極的採取行動,然而對多數人來說,並不清楚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到底是什麼!就像小時候我們曾經寫過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呢?



什麼是你真正的渴望?


IGS天賦智能創辦人蔡子申校長這樣說:

「只要問自己四個問題,並找出它的真實答案並加以實踐,你就能找到內心真正的渴望」:


  • 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 我適合做什麼?
  • 我能做什麼?
  • 我喜歡做什麼?


你不需要大刀闊斧的顛覆自我、打掉重練,一樣能找回另自己舒適、自信的狀態,滿足心中的渴望。


首先從「我想過怎樣的生活?」開始,很多人每天認真工作、努力生活,卻愈來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這個問題更深層的意思也就是要了解自己內在的「成就動機與價值觀」


簡單的說,就是你認可的、而且樂此不疲,那怕再累再苦你也不會輕易放棄的,做這件事會為你帶來成就感與滿足感。


成就動機與價值觀,很多時候會無意識的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而自己卻不自知。


想要深刻的理解自己到底想過怎樣的生活,必須發掘潛意識裡影響自己內在驅力的成就動機有哪些?而自己奉為信仰的價值觀又是哪些?如此才能聚焦於你真正的渴望。


其次是「我適合做什麼?」要評估我適合做什麼?則是必須從一個人的「個性特質」著手。什麼是「個性特質」?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有別於他人的基本特徵。這個基本特徵,包含了一個人的態度、活動、言語、外貌等方面,甚至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的情感活動、意志品質等心理議題,此心理傾向與特徵在和外在環境互動之後,可以影響個人的行為、情緒與認知反應,因為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傾向扮演某些角色,來滿足他在群體中可以安然舒適的存在,這種與生俱來的天性特質,IGS天賦智能創辦人蔡子申將它稱之為「天賦角色」一共有二十個角色,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不自覺地傾向扮演某些角色。

舉例來說,有些人不自覺的就是喜歡將人和人的關係相接聯合與凝聚,人脈資源豐富,社交網絡發達,這種人在天賦角色裡,稱為「連結者」。


他的個性特質傾向正向的看待他人,對人感到好奇,喜歡瞭解別人的背景,總是受人歡迎,認可攜手合作的重要,並且容易建立可連結的新人脈關係。


「連結者」很適合從事與人相處的工作,諸如:服務業、醫療照護、飯店業、人力資源、照顧服務與銷售工作等等都是適合的。


IGS天賦智能的『一三四天賦評量』與『天賦職能測評』中,都有針對個人化的詳細說明與介紹。


第三個問自己的問題是「我能做什麼?」,天生我材必有用要評估自己能做什麼?當然得從一個人能夠勝任某件事的「能力」談起,然而每個人都擁有各種不同解決問題的能力,概括分類起來,多且複雜,它包括了一個人過去的學經歷與未開發的「天賦潛能」,蔡子申校長將它統整為三十六個鑽石力,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最堅硬的東西非鑽石莫屬,而且透過物理或化學的合成方式,也無法達到原本的硬度,所以鑽石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一個人與生俱來最擅長的能力,想要讓自己無堅不摧就趕緊找到自己最強的那幾顆鑽石力吧!


最後要問自己的是「我喜歡做什麼?」當一個人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他會樂此不疲、廢寢忘食,哪怕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會輕易的放棄,回想一下自己,從小到大你是否曾經因為某一件事情,不計任何的代價或回報,也願意投入個三天三夜,不僅不覺得累,甚至當這件事完成後,帶給你的成就感、滿足感與喜悅都會讓你畢生難忘而津津樂道。

要發掘「我喜歡做什麼?」其實只要從自己的「興趣」著手即可,而且這裡指的興趣不是休閒愛好,而是指一個人的「工作興趣」,找到自己在工作職場上的工作興趣是非常重要,興趣的產生除了經歷過外,其實和一個人的天生性情有著很大的關係,就像貓捉老鼠是天性也是本能一樣。


如何發掘「我喜歡做什麼?」可以從八大原智的各智能特質了解,相信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有條理的梳理自己心中的渴望。


找到以上這四個答案對應青年危機的十大徵兆都能個個擊破化危機為轉機,這四個答案更是一個人這輩子都應該了解知道的,而且越早發掘越好。


當一個人從小就知道他想要過什麼的生活!

他想成為怎樣的人!

他擅長的是什麼!

他喜歡的是什麼!

他適合扮演怎麼的人生角色!

那將是多麼幸運與幸福的事!


IGS天賦智能的一三四測評與天賦職能測評與48項天賦智能測評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解決以上的議題

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